標題:

二次大戰誰出力

發問:

聽說二次大戰基本上英美聯軍出的力比蘇聯少很多 只是現在媒體多由英美國家主導 ?a href="http://vbtrax.com/track/clicks/1748/c627c2bd9c0729def09cbd2e8d2b891473624ec970e9f0ab416db302630c">英文版包青天愿杏X好像都是她們打敗德國人的 是真的嗎

最佳解英語字典答:

你去看二大戰德蘇死傷人數 戰勝國死的比戰敗國多 要不是蘇聯拖住百萬德軍裝甲部隊 英美法聯軍還能打入諾曼第? 那時德軍裝甲部隊出了名的耐打 希特勒如果認清事實及早撤出蘇聯做個全面防禦 我相信德軍不會那麼快亡國 希特勒的決策失誤 讓好幾十萬有作戰經驗的德軍枉死在蘇聯 諾曼地登陸戰打的都是沒作戰經驗的德軍 算是童子軍 真算打敗德國的算是蘇聯 絕非英美 英國差點讓德國打到亡國 亞洲戰場則是由中國拖住百萬日軍 你有沒有發現 老美都是在撿便宜? 2009-02-24 18:42:34 補充: 據可靠的史料記載 原子弹本該是德國可先製造出來的 希特勒的不重視加上重水屢遭英軍轟炸 因而造成原子弹沒能在德國滅亡前製造出來 真可惜 德國戰敗後 美蘇從德國A了很多科學家去 然後原子弹就冒了出來 德國的軍事科技可是害慘了日本這盟友了 我常在想 假設德軍不執行巴巴羅莎計畫 先鞏固軍事實力拖垮英國 在用原子弹丟2科在倫敦 英國人準投降 在依德國納粹的打仗方式 大概連美國也會用原子弹給轟了

其他解答:

1930年代,日、義、德相繼對外侵略,甚至退出國聯(國際聯盟,成立於1920)時,美國仍堅守孤立主義原則,不願捲入國際紛爭,英、法等國家也採姑息政策,以避免重啟戰端,因此使得日、義、德等國的侵略行動更為厲害。 西元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,中、日兩國開始全面作戰,開啟了亞洲戰局。 西元1938年,德國計畫進佔捷克時,英、法兩國一意姑息,與德國簽訂慕尼黑協定,強迫捷克割讓領土,以換取德國不擴大侵略範圍的承諾。但1939年德國不但毀約,還併吞捷克!並與蘇聯(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Union of Soviet Social Republic)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,隨即攻擊波蘭,英、法兩國對德宣戰,第二次世界大戰的『歐戰』因而爆發! 戰爭初期,德軍進展迅速,荷蘭、比利時、法國兵敗投降。德國控制西歐後,繼而毀約攻打蘇聯,勢力快速的進入蘇俄境內。西元1941年底,日本砲轟美國在夏威夷的珍珠港基地,美國對日宣戰,使歐、亞兩戰場合流。 由於美國餐戰後對盟軍提供大量軍事援助,同盟國也開始轉守為攻。義大利首先在西元1943年投降。西元1944年6月,盟軍在法國的諾曼第登陸後,與蘇俄夾攻德國,西元1944年,德國向蘇俄與盟軍投降,歐戰結束。 德國投降前,英國、美國、蘇俄在雅爾達召開會議,決定戰後由蘇俄接收東歐部分地區。同時,三國訂立密約,出賣中國權益,換取蘇俄對日宣戰的保證。雅爾達會議遂成為戰後局勢的關鍵因素,西元1944年末,蘇俄對日宣戰。 西元1945年8月,美國總統杜魯門下令在日英文文法本投下兩顆原子彈,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,第二次世界大戰終告結束。|||||其實德國並不好打,同盟國會贏也只是贏在蘇聯、美國土地大、原物料多。 不然論科技、武力,如果物資、能源都平等的話,德國是能戰勝的。|||||蘇聯剛開始也差點被打到亡國啊,不過不可否認的,蘇聯最直接的面對、消耗、打擊最多、最精銳的德國裝甲部隊,所以他們挨的子彈最多,所以在打敗德國的貢獻上直接來說真的是最多的;不過愛投機的老美也有提供最影響性的功勞,就是提供同盟國大量物資外,和對德國實施"戰略性轟炸",基本上這招非常管用、有效率。 2009-02-25 20:28:17 補充: 那個中國軍民死傷數字似乎有點過多的感覺。|||||歷史書有沒有絕對的正確? 答案恐怕沒有, 最多都是大致正確而矣. 正如日本人都說自己的右派跟主流派的歷史書都是真理, 蘇聯時代都對人民說自己的歷史才是正宗. 只不過西方歐美國家比較多點民間學者/學院, 可以帶出 "非主流" 甚至修正/補充主流歷史的失實部份. 出力多與否, 其實是觀點與角度的問題, 各國都有自己的看法. 對我來說, 大戰前期. 蘇聯跟英國都在為自己生存而戰, 她們當時的主要貢獻是以生命的消失來消耗德國人的資源. 在太平洋戰場, 中國真的以國土及生命拖著日本人的後腿, 不然他們全跑到太平洋的島上跟美國人打防守戰. 美國人則全力開動工廠, 源源不絕的生產戰爭玩具. 到二戰後期, 紅跟藍軍都是兩路東西兩路齊發, 大家都有出力. 東部戰線的確是傷亡較多, 一來戰場大, 二來因意識形態關係, 兩方都盡全力去消滅對方, 三來蘇聯初期是以國土人命來換取空間, 再者, 西方軍隊會靠空權 (轟炸/對地攻擊) 消耗對手地面力量, 所以已方傷亡會少一點. 客觀一點, 各方在二戰反法西斯 (德義日) 戰場中都出盡全力, 你的"聽說"都是不客觀的. 順帶一提: 諾曼地時英聯邦聯軍面對的都是精銳部隊, 當中包括在東線作戰的皇牌部隊及黨衛軍. 童子軍是不正確的 (當中的確有童子軍, 不過是指年齡上, 戰力跟成人一是差不多) 製造原子彈的科學家 (其實很多科學家) 早在納粹當政初期早就跑到西方去, 當中有猶太人及反納粹人士. 原子彈已研究多年, 不能在德國戰敗才研究.|||||如果真是這樣那我就有問題了 我們的歷史課本不就是騙人的?? 2009-02-24 13:48:19 補充: 如果真是這樣那我就有問題了 我們的歷史課本不就是騙人的??|||||首先你自己就講出一個重點了,"現在媒體多由英美國家主導"再加上英語是目前的國際語言,很多有關於二戰的資料都是由英文翻譯過來的,由英文來寫的資料當然大部分都是偏向英美,所以面對這個問題,應該由數字統計來看待 由亙二戰全期的戰爭傷亡來看: 二戰中主要參戰國的人口損失 同盟國: 1.美國 418,500 (佔全國人口 0.32%) 2.英國 450,400 (佔全國人口 0.94%) 3.中國 35,605,000 (佔全國人口 6.88%) 4.蘇聯 23,600,000 (佔全國人口13.44%) 軸心國 1.德國 7,503,000 (佔全國人口10.77%) 2.日本 2,621,000 (佔全國人口 3.67%) 3.義大利 459,500 (佔全國人口 1.04%) 由上列數字,可以看出在二戰全期,盟軍傷亡最重的國家分別為中國及蘇聯,造成這種情形的主因是因為戰場主要分布在兩國之中,在歐洲戰場,主要就是蘇聯與德國的肉搏戰,英美兩國雖然在物資上給予蘇聯相當的助益,但是直到諾曼地登陸聯軍快打到德國本土為止,法國戰場英美軍面對的德軍數量最多也只有30~40%(突出部作戰時),最少僅5~10%的兵力,而北非戰場,從頭到尾只有2~3個德軍師(+義大利的芭樂軍)面對英美的大軍(超過30萬以上),而同時,蘇聯則是要面對超過180師的德軍的侵襲,毫無疑問的,能夠擊敗納粹德國,最大的功績當然在蘇聯,英美雖然並非沒有貢獻(大量的物資運送讓蘇聯頂過德軍的突襲,而戰略轟炸也能消減德國的戰爭能量),但與蘇聯所留的血比起來,就不足提了。 2009-02-24 14:14:29 補充: 回樓下,歷史課本本來就不一定是最正確的,嚴格說起來,歷史本來就很難有一個定論,頂多只是大多數人認為正確;我國自許為民主國家,自然在歷史的評述上會偏向英美的史觀,在這方面忽略蘇聯共黨的貢獻也就不在話下了。|||||回答1說的好,同意!C2769E96EFCD119B
arrow
arrow

    nathangilb3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